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传统文化简况

日期:2016-03-01 来源:彝族民风民俗专题点击:23606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彝族文物可分为古籍、碑刻摩崖、祖灵与毕摩法器、向天坟等类型。彝文古籍多由毕摩或其后裔世代珍藏,视若神物。20世纪40年代于武定万德彝村等地搜集2000余册,北京图书馆藏514册。初步统计,现全国部门或个人收藏约400部,州内收藏900余部,尚有近千部散存民间。有抄本和刻本两类, 抄本少部分可上溯至明代,大部属清代。刻本仅武定县发现两种印本,以环州村李氏土司主刻之《枯勒苏.哎哺遣积苏》最为珍贵,可视为孤本。以内容分,有宗教、历史、哲学、伦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科技(医药与农技)、契约帐簿等7大类。彝文碑刻, 主要留存武定、元谋、双柏。现查明尚有449块,有墓碑、山神碑和山界碑3种。最早为1777年,尚保留火葬习俗。祖灵所用质料有葫芦、山竹根茎及考灵用松枝、妣灵用栎枝等。彝族祖灵筒为积数代祖灵之筒。一个宗支分支后,首次超度祖先即有祖灵筒、祖灵岩洞。此岩洞便成为该宗支世代置放祖灵筒之圣地。毕摩法器由法帽、法衣、经书箱和经袋、神箭筒、神玲、神扇等组成,各具象征意义或功能。向天坟为古代曾盛行的一种独特墓葬形式,均为火葬墓,内多葬有陶质尸灰罐。其择墓顶朝天之向,故又名"天向坟"(以平面八方而言)或"朝天坟"、"望天坟",其所分布的山梁或山岗均为南北向或北南向。州境已发现的有三圆台金字塔型、单圆台型、简陋圆圈等种类。现发现最早者为禄丰县黑井镇石龙村后山之向天坟(元大德七年即1303年)。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教授、南京大学天文学家卢央教授等学者调查研究认为,彝族向天坟兼有综合彝族十月太阳历观测太阳定冬夏、斗柄指向定寒暑这两种观测方法的古观象台。亦有认为带有佛教文化色彩者。 

彝族文学艺术可分为民间和书面两类。民间文学大致包括故事、歌谣和谚语、俗语、歇后语三部分。楚雄彝族历史文化研究所编印《彝族民间文学资料》9辑约110万字,双柏县编印《彝族民间文学》收故事近百篇。史诗、 叙事长诗和民歌、民谣亦占重要地位。史诗《梅葛》有"彝族大百科全书"之誉,史诗《查姆》、《阿鲁举热》为民族文学之瑰宝、民俗文化之珍贵资料。史诗《赊榷濮》、《叙祖白》已译成汉文公开出版发行。《彝族哭嫁调》编入《金沙江文艺丛书》。公开出版发行的《云南彝族歌谣集成》州境的歌谣占80%。书面文学由用彝文和汉文创作两部分组成。前者以《六祖分支》和《六祖魂辉》、《指路经》和《人生三部曲》为重要(《楚雄彝族文学简史》)。近代书面文学以鲁大宗(1846-1922 年)之《听涛轩诗钞》(汉字写就)为著名。此外,尚有高 映(1647-1707 )为彝族著名学者,论著有《妙香国草》、《诗苑》等(见《高 映评传》)。现代当代诗歌散文以杨森、李成生、李阳喜、李友华、毕继爱、尹辅军、龙英琦所创作作品具浓郁民族特色。小说创作以基默热阔为代表,所著《惹比龙诺的亲事》获州文联1984年举办的"马樱花"文学奖。《金沙江文艺》(1979年创办)至1990年7月发表13个民族196位作者的419篇作品,其中彝族作者103人,作品238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彝剧、苗剧发展成为独立剧种。傩戏以双柏县法月表乡一带的彝族跳大锣笙、跳豹子闻名海内外。

民族民间歌曲彝族主要歌种有梅葛、古遮调、阿喋古、拜谐枯、敏遨、挪耶、倾除挪、耶八、道嘎、南嘎、句腔、叉若、里夫哈、阿尼密、尼尾果雅莫、写敞等15种。有独唱、齐唱、对唱、加合腔;有的无伴奏,有的歌、舞、乐结合一体;有的粗犷奔放,有的委婉轻柔,千曲百意,传唱不衰。苗族歌种有烘浩猛等5种;傈僳族有蜜郭和枯脱阿力2种。傣族有间来比。 

彝族器乐,弹拨类有四弦、响篾(口弦)、三弦三类,尤以响篾为独特;吹管乐类有葫芦笙、小竹笛(短笛)、哔噜、小闷笛、唢呐等。彝族美术以雕刻为主。苗族以武定县近城镇麻栎棵村王建才及学员之农民画蜚声海内外。舞蹈,彝族有打跳、葫芦笙舞、左脚舞、慢步舞、刀舞、跳老虎、跳豹子、花鼓、四弦、跳笙、跳歌、羊皮舞、阿乖老、羊皮鼓、耍刀、披毡舞、老人舞、大锣笙、棍舞、拳舞、剑舞等。苗族有芦笙舞等3种。傣族有傣舞。白族有刀舞、链甲。州境少数民族舞蹈多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形式多姿多彩,亦有反映当代生活的,其总特点是脚部动作复杂,手部动作较少。舞蹈活动与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密不可分。艺术创作,彝剧在清乾隆年间即有毕摩演唱《阿左分家》,1956 年杨森等人编演的《半夜羊叫》之诞生为彝剧正式确立的标志。 新时期(1978年后)是彝剧编演的繁荣时期,具代表性的作品有《篾独尼闹店》、《歌场两亲家》50余个。苗剧的编演作品达20余个。大型彝族舞剧《咪依鲁》的编创公演、展演较为成功。现当代彝族书法创作以任逸浩为有名。罗江画亦有影响。 

1993年成立楚雄彝文书法研究会,创作展览活动活跃,先后举办全州少数民族文字书法展两次,彝文书法展多次。龙吟、普云、朱琚云、杨凤江、李子仁、施文贵等的彝文书法作品多次在国内各种展出中获奖,普云的作品还发表于日本刊物。1994年,楚雄州彝族黑虎艺术团成立,先后出彝族《左脚舞》、《彝族酒歌》音乐盒带专辑二辑。 

州境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在生产劳作和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创造了古老而丰富的体育活动。其传统体育项目有武术、射艺、角力、斗技以及各种舞蹈、游戏等。射弩为傈僳、苗族等喜爱之项目。摔跤,彝族人民尤喜,且有独特的比赛规则。顶扁担、扭扁担,以彝族聚居地方较为普遍。顶肩为彝、苗族经常开展的角力活动之一。武术中,在彝、白族中盛行长柄刀术,以刀法分有"关公刀"、 "蔡阳刀"、"梅花刀"、"春秋刀"之别。又以禄丰县高峰乡的彝族"大刀会"(农历六月二十七)、南华县雨露乡的白族"大刀舞"为有名(正月初八)。链甲亦是州境白族的特有武术种类。此外,棍术、拳术亦在少数民族中流行。斗技之高脚马尤以永仁县直苴乡彝族聚居地方盛行。斗牛、赛马活动多在彝、苗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期间进行。双柏县法月表乡的彝族斗牛别具一格。老虎抱蛋是彝族民间儿童经常开展的游戏活动。此外,陀螺、秋千、磨担秋亦是彝族人民喜爱的体育活动。爬油杆是姚安、牟定相邻的彝族地区的一种习俗,多在嫁娶喜庆活动中举行。讫今,州内已举办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其中,陀螺、彝族式摔跤、秋千等项目的竞技水平居于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本类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