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无形走笔墨

日期:2015-07-0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王云梅点击:5892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大象无形走笔墨

南华县文化馆:王云梅

走进书法艺术,我们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房四宝结下了不解之缘、与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汉语文字定下了如影随形约定。在早春料峭的寒风里,于不经意间我们撬动了千年沉睡如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千年留美的文字。一时间,那些跳动在甲骨、龟板上的古老文字或疏疏落落、或参差错综、或密密层层,在殷商岁月长河中闪耀着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紧接着,大篆以其墩而圆若鸾凤奋翼、虬龙掉尾、花萼相承、枯叶敷畅的姿态呈现出典重严整的韵致;随后,小篆以其柔而方如悬针状貌、缕纤盘屈、跬璧错落的风貌凸显出互进争鸣的遒健笔致;隶书横长直短、形体扁宽、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的庄重体现出大汉宽博雍容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再往后,魏晋南北朝动荡不安的年代,激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楷、行、草书体的出现完构了书法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楷书以笔画简爽,枝干如楷树挺直而不曲的状貌折射出大唐帝国陶铸化育的阔大气象和坦荡宽厚的大国风采;行书以其流畅俊秀、潇洒飘逸、姿态横生,神采飞动的精神风貌传递了一种无意于书乃工于书的高妙境界;草书更是以其高度概括减省的手法,跳出法度的束缚,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行走在篆、隶、楷、行、草如歌的行板中,各体皆上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发展的历程。从她的最初萌芽到发展到臻于成熟完美,演绎出其社会公用及纯艺术的境界,且把这种笔墨韵致和文化气息从遥远的中土大地带到边远的濮彝之地,并在这九府通衢地播下笔墨的种子,经无数在这方水土上拓疆理政的仁人達士、文人墨客拾辍于慌慌岁月,种植于晴风朔雨,睹物寄情、管砚挥毫于龙江大地激起千尺高浪。面对这山水田园,由理政而安民,由民生而牵情的感怀之作久久徘徊、跃然心头。现存南华县沙桥镇南泉寺寺门之上的匾额“南泉寺”三字及悬于寺门两旁的楹联“离俗未曾三里远;到山直觉万绿青。”以及悬于寺内客室中堂的:“清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诗句就是书写昆明大观楼长联的翰林学士赵藩过南华沙桥时留下的墨宝,其楷中带行,偶有草书体势,丰而不肥,瘦而有骨,深得得颜鲁公“真颜不肥”之妙,更为南华人民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城西五里的西山寺,也曾有一副明代著名书画家担当和尚书写的楹联“佛法隐在霜雪当中,若不受些苦寒谁求有醒;仙风出于烟霞之外,必须离了尘土始得飘然。”以飘逸俊秀的书法解读苦寒中的梅之品格,于岁月深处、世俗之外留下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南华县史志办收藏的晚清民国云南文化名人郭燮熙字画中的题画诗句:“花气每为诗人所觉;夜静能使画理自深。”、“梅花四壁梦魂消”以及自拟七旬寿联:“挹孟夫子高风一树松云垂荫美;跻陆放翁大寿万花梅雪写香清。”笔墨中尽显一生爱梅、治学严谨、国学修养深厚、胸襟坦荡的傲骨精神,为后世观者留下仰止垂范。县史志办保存的一幅夏育荷先生书写的对联“万顷烟波欧世界;九秋风露鹤精神。”其笔锋柔和圆滑,笔力刚健秀挺,“既有苏东坡大江东去之势,又有柳永晓风残月之姿”,与当时的郭梅并驾齐驱,有“郭梅夏字”之称,为镇南的文化史留下精彩的一笔。时任云南军政府总长兼参议院院长、节制迤西各属总司令的李根源为三宝太监题字刊石“郑和故里”、清雍正丙午科举人严正身为南泉寺撰写楹联:“万里风尘钟鼓南流请过客;千重云水关河西渡问金仙。”、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南华张合屯人张九峰为南华山门口村的段世明老中医书写 “术可回天”木刻匾额和楹联:“寿世仙方诚乃苍公门第;活人妙术不愧华佗家风。”、五顶山乡鼠街村委会大青树夏正寅留下一副横批为“熙世抡才”的94字长联等等,以及不胜枚举的书家、文人、墨稿积淀浓缩在南华的人文历史中,隐逸在这浓淡枯湿的笔情墨趣中,宛如绝响的清音在南华这2343平方公里的上空久久萦回。

 龙江两岸,一代代上下求索的文化人,拾辍着先贤的足迹在这西风古道上印合着传统文化这道古风执笔涩进在九府通衢谋求发展的版图之上。已故楷书造诣深厚的袁益林老先生把南华县的地名撰写成联写进自己的书法作品中,“龙川河头苴里铺直岔牛凤龙;昆畹高峰天子庙硬把英武关。”、“兔街河清水河龙川河双甸河雨露南华;大中山龙潭山石冠山马鞍山镇景永安。”,在欣赏其楷书笔法轻重得体、长短适宜、骨气内含的同时让你走进南华,并别有情趣的去品读南华的山川、河流、地域风貌。由张承德先生书刻,悬挂于南华一中校园亭联的“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读书苦后甜。”、“二月放花多是雨;十年树木喜成荫。”和挂于南华一中图书馆“诸子百家书纳中西三万卷;十书八表史追上下五千年。”,其草书出自于右任笔意,行笔多中锋、宛如清风、恬淡洒脱,令人赏心悦目,在力透纸背的同时让你感到书者对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苦苦追寻。张兆钫老先生书写的一副104字长联《南华赞》“古称九府通衢,丝道名郡。汉置欠舍,唐立邱州,宋设俗富,元曰镇南,浩浩千年往事,贤才豪杰辈出。嘉祚曾建亚魁坊,彩顺揭竿起义,哀牢彝雄光史册,钱君腾越举旗,先锋功绩铭石刻。尤堪夸,解放风云涌,边纵驰骋英勇鏖城,无愧革命老区县;  今乃一方要塞,威楚门户。金鸡晓日,鹦鹉来青,秋江迭嶂,石罅洞天,灿灿百里河山,美景瑰丽多姿。久野妙绘胜境图,毛板长龙锁堤,农家丰稔奠根基,工业生机勃勃,经济强盛路宏宽。更可喜,生态大改观,群峦披绿茸珍香飘,俨然野菌王国乡。”乃真书体,古朴雅正、静美沉稳、平易内敛,处处洋溢着张老对南华饱含人文气息的地域关怀。金振宇老师的草书在现代书风的熏陶下,力求入古出新,探索一种淸健淡雅的艺术风格;用笔上,打破传统笔笔中锋的法则,妙用侧缝取妍求韵;结体上,欹侧求变,跌宕多姿;章法上,以气领字,以疏致密;在张扬个性中获得与前人精神的契合。

年轻的一群书者沐浴在南华的山水田园间,钟情于笔墨、醉心于丹青,承前启后书写着对传统的探求、对南华人文的开启。他们寻根朔源于魏晋书风,从中寻找着营养书法艺术的笔情墨趣,以北碑的雄浑自然、南帖的闲适淡泊为我所用;他们寄情于唐宋四家,取唐楷的法度,汲宋代的尚韵,养性情、练笔力,强基础,求出新,树立自我风格;他们涉猎元明清书法,在复古、尚趣中博采众长,于书外求书中厚其学识、达其修养;他们瞩目中原书风,以各类书览以及各类书法班学习深造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他们热爱故乡的山水风貌、亲近故乡的山水人文,以墨香融进光阴里,笔笔都是都是故乡似水流年的低吟浅唱;他们热爱这个书法群体,以超然物外的精神蕴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路漫漫,其修远,在这一方文山厚土我们将上下求索,以一个书者的自白、以一个文化人的达观用笔墨构建筑着通往书山之路!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